第三百三十四章 意欲封禅-《贞观泥石流》


    第(2/3)页

    咦,这么一看,柴令武执意拿下昆州大都督府,甚至不惜损己名誉,竟似对现在的局面早有预料啊!

    昆州大都督府人口近百万,真狠下心,抽五万人马都可以。

    反正,昆州大都督府的人,骁勇好斗,翻山越岭如履平地。

    后世入藏的兵,可不多是滇、黔、蜀、青的人么?

    不是说其他地方没有,比例不高是事实。

    长孙无忌哼哼一声:“为什么不选择支持羊同?”

    李世民看了一眼柴令武,示意他来回答。

    柴令武指点舆图:“羊同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就是一个天然的劣势;苯教与王权并立,主从难分,李迷夏即便再有才能也无力回天。”

    中原有句话: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双权并立,就是一个天大的灾难。

    除非是大食一般双权合一的国度。

    说到地势,抱歉,羊同的海拔比吐蕃还高,大唐府兵难上去。

    武器,人家不缺,不要低估了羊同古国的底蕴。

    所以,即便羊同最后能残存部分势力,也没法翻盘的。

    神仙也挡不住扯后腿。

    注定要完蛋、且无法长臂支援的国度,费那心思去救?

    长孙无忌蹙眉:“即便如此,吐蕃不需要时间消化么?”

    柴令武笑道:“赵国公近年居庙堂之远,疏市井之途。岂不闻:有细嚼慢咽者,亦有囫囵吞枣之徒?吐蕃的管理本就粗放,又不是大唐这般细分,何须消化?”

    “国势鼎盛,自有无数锦上添花者;国度衰败,少不了落井下石人。”

    即便再如何看不上吐蕃,有个事实不得不承认,人家正处在蓬勃的上升期,敌人固然不少,攀附者更多。

    吐蕃兴盛是大势,改不了。

    但把吐蕃限制在高原,只是微调,且大唐此前的谋划虽未竟全功,终究占了先手。

    围堵,对大唐而言,难度并不太大——除了上高原的兵源。

    柴令武出人意料地看向几乎不说话的民部尚书唐俭:“莒国公,大唐这些年积累的钱粮,够同时打两场灭国之战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