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日暮西山-《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第(2/3)页
“天道?”昭文君抬头不解地望向赵雍,作揖道:“恭听赵王之言。”
赵雍悠悠道:“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人的天性便是如此,观之今日,天下人心已乱,唯有举义兵,方可伐乱禁暴。君之仁,可治世,但何以阻乱乎?”
说罢赵雍复又叹了口气,从塌上缓缓站起身来,微眯起眼睛,目视远方,“寡人倒是希望这天下同君说的那般,国无征伐,民无乞哀。但,君欲行仁政,然动乱不止,仁亦不可强为矣。”
昭文君目光闪烁,不动声色道:“赵王可有问鼎之心乎?”
“问鼎?”赵雍内心嗤笑一声。随即转身凝视着昭文君,郑重道:“古往今来,问鼎者都已成过眼云烟,王侯将相、亦不过是匆匆过客。寡人无心问鼎,只愿千万年后,寡人之名能在青史之上留下浓墨的一笔!”
“时辰不早了,寡人也该走了。”赵雍说着上前拿过几桉上的酒觞,一引而尽:“谢过君的美酒了,改日君赴邯郸之时,寡人定将以赵酒相待。”
“赵王且慢。”昭文君急忙起身,对着赵雍恭敬一揖。随后便取下腰间别着的那把长剑,双手托举至赵雍面前:“此剑久居深宫,平白蹉跎了锋锐,今特赠之赵王。”
赵雍刚才一直未曾注意到对方腰间别着的那把做工精致的剑鞘。接过长剑,在两人目光的注视之下,缓缓将剑刃从鞘中拔出。
伴随着一道刺耳的金铁交鸣之声,亭外不远处的侍卫听到声音,也皆惊诧地回过了头,但见是赵王在持剑,遂放下心来。
好锋利!这是此剑给赵雍的第一个印象。
其剑柄长约三寸,剑身约二尺,通体散发着一阵骇人的寒光。此剑应该不是中原列国所产,因为其材质明显是青铜。而今中原列国造器多为铁质。
再细细观去,只见剑身之上、刻着两个小小的篆体。
“湛卢?”赵雍惊道。
对于这柄传说中的‘仁道之剑’他是早有耳闻。没成想此剑竟然就在东周国。
“赵王识得此剑?”昭文君也是有些惊讶道。
“自然。湛卢名剑,昔年的越之名匠欧冶子所铸,世称仁义之剑。曾为勾践所有,后吴越会稽一战、勾践献于夫差,传说夫差不仁,此剑不翼而飞,没成想到此宝竟藏于君之手。”赵雍缓缓解释道。
昭文君叹道:“天下战国,道义弃世,仁义之剑也只好藏于周室……”旋即话头一转:“然今逢乱世之明君,此剑当有明主矣。”
“好!好!好!”赵雍一连道三个好,对此剑他是爱不释手,但更重要的是能得到附于周王室的东周君赠剑,所意为何,不言而喻。
“君今日赠剑之礼,寡人记下了。”赵雍饱有深意地望了他一眼,随即拜别。
……
行过巩都,大军继续向西而行。行军途中,赵雍不时想起昭文君同他说的那番话。
周天子姬扁,年纪和魏蓥差不多大,也是个‘老寿星’,不过眼下,也是没几年好活的了。
‘莫不是这昭文君想当新的天子?’赵雍突然想到。
先前昭文君对他先说了一番仁义之言,彷佛就是再向赵雍表明自己高尚的品德。转而又是赠剑,明显有讨好的嫌疑。
不过,对于东、西两公国和周王室之间的龌龊,他倒是没有怎么关注过。
也或许是他多想了,毕竟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些将道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的人。
但,身为一国之君的姬昭真的是这样的人吗?
赵雍顾自摇了摇了头,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思绪甩了出去。现在想这些毫无作用,周王室而今虽弱,但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还是有一定的自治权的。
……“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河南为阴、河北为阳”王畿洛邑的南侧便是洛水,其宫城紧紧贴着洛水而建,洛水也便相当于是它的护城河。
赵军越过王畿洛邑时,已至黄昏时分。大军与宫城隔河相望,虽然没能从其内而过,但看着那沐浴在夕阳下宫阙,还是吸引了大部分将士的目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