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魂兮归兮-《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第(2/3)页
赵雍虽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为了一时的欲望,而坏了大事,实在不怎么明智。且就算他有所觊觎,俩人毕竟是刚刚见面,女人对刚认识的人难免会有防备之心。这时候赵雍要是心急,很容易让伯赢产生不安全感,那是相当不明智的干法。
一旦身为王后的伯赢不信任他了,那赵国对燕地的图谋必然会受到阻碍,岂不是得不偿失?
赵雍又不知道燕王后的想法。所以他所以然的认为。
虽然思之若狂,但好在有国政分心。
秦国!巴蜀!
秦国的动向,一直都是赵雍最关注的。
虽然秦国的国土不断缩减,国力也一再被削弱。然而只有赵雍知道,秦国这个国家的后力是多么的可怕。
在他的心中,只要不彻底吞并、消灭秦国,秦人便永远是赵国最大的威胁。甚至远超巨无霸齐国。
政治、国策乃至独特的地缘位置,都是秦国一次次崛起的资本。
中原五国混战,乍看没有赵国的身影,但背后却少不了赵国的推动,无论是经济产物,还是军制装备。
然而让他没想到,还是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事情。
充国被灭、巴蜀混战、秦国分兵。
秦国分兵巴蜀,其他诸侯或许察觉不到其中的危机。
但赵雍这个过来人可知道,巴蜀可万万不能为秦所占。
注视着堪舆图,赵雍便陷入了深思。
他倒是想插上一手,可赵国此时若将战线拉至西南,中原的五国混战,赵国便无法置身事外。
而若不介入,根据历史走势,巴蜀之地,大概率会为秦所夺。
赵雍手指不断地敲在几桉上,发出不规律的‘冬冬冬……’
楚国虽然不会坐视秦国夺巴蜀,但秦国似乎已经想到了法子。
肥义放下手中的帛书,回头一看,只见得赵雍一脸愁容。
“王上觉得秦国所盟之事不妥?”肥义道。
赵雍摇了摇头:“肥师以为如何?”
肥义思慎片刻后,开口道:“我赵谋燕久矣,今逢燕国宗室之危,燕后、燕子又尽在我手,逐齐复燕,燕地或可为我赵土。燕人恶齐,可齐国势大,以赵一国之力抗齐,依然不易。现今秦国主动求盟,愿意出兵,共逼齐国还燕之土,当为我赵一大助力。
王所虑,臣略知,或乃秦所谋也。而秦之所谋,或求赵,以拒齐、楚。然于我赵,并无损意,实乃两和之策。今秦人早已不复昔日之盛,齐国方为我赵首敌也。”
赵雍默默地点了点头,转而道:“肥师可知巴蜀之地。”
肥义恍然大悟,这才明白过来,当即回道:“巴蜀蛮夷也,膏腴也,险地也。今巴蜀乱战,欲引秦入境。王上是虑巴蜀为秦所夺?”
“正是。”赵雍道。
肥义抚须笑道:“王上大可不必担忧,今秦非昔比,东防齐、南防楚,又怎能尽力行与巴蜀?且陷巴蜀易,得巴蜀难。以秦国此时之力,攻之乱之,无力治之,自误之!”
赵雍深思片刻……微微颔首。
肥义说的并非没有道理。
他的目光不能一直盯着秦国,而忽视别处的威胁。
赵国此时的首要敌人还是齐国。
观之当今天下列国,也只有齐国能与赵国较量。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哪怕是曾经的敌人。
转过来再观秦国,秦国国力而今已是衰弱不堪,其后力虽足,但亦需时间恢复。
且今日之秦对于赵,在地缘地势上已经没有了任何优势。上郡在赵,不在秦,黄河也成了赵国的内河,赵军若真想攻秦,顺上郡南下入关即克,转瞬便可兵临咸阳城下……若非要说秦国对赵国的优势,那便是赵雍的心理吧。
而且这次秦国对于巴蜀的觊觎,恐怕也是,走的一步错棋。
秦国于巴蜀也不像赵国于中山。
赵国吞并胡人、中山,可以说是,提前多年便进行了大量的铺垫。
推行胡服骑射、积极吸纳戎狄内迁之民。从政治层面、心理层面上认可了戎狄风俗民情,这是民族认同感。方才有一战功成。
而秦人就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虽然具备了天时,但地利和人和一样不沾边。
换句话说,秦军就算攻陷了巴蜀,也是武力上的征服,肉体上的压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