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管是出于同门情谊还是出于监考职责,想了想之后,好运师兄还是从讲台走到南祝仁的桌前。 “同学?”好运师兄装作不熟的样子,轻声唤了一下南祝仁。 【心流状态】中的南祝仁心无旁骛,奋笔疾书。 头都没抬一下。 好运师兄:“……?” 这状态让人更加担心了。 “同学。”好运师兄压低了身体,以不会打扰其他考生的声音,用指节在南祝仁的课桌上轻轻敲了一下。 这一下终于把南祝仁的注意力抓了回来。 “同学,身体不舒服吗?” 南祝仁很快明白了好运师兄话里面的意思,摇了摇头:“不好意思啊老师,刚刚突然犯困……” 他也装作不认识对方的样子,措辞很严谨。 好运师兄抿了抿嘴唇。就你刚刚突然失去意识然后又马上醒过来奋笔疾书的样子,可不是一般的“犯困”啊。 得亏你现在人在北都,要是往中国地图的右上角移一移,说不定都有人会怀疑你请大仙上身了。 话说有什么大仙是管心理考试的吗? 低声再次确认了一下南祝仁的状态之后,得到肯定的回复,好运师兄摇摇头作罢。 但是心里打定主意回头要跟老师好好报告一下。 应付完师兄突然的关心,南祝仁重新把注意力投入到这道“已婚男性来访者想用金钱发展不正当关系”的论述题里面。 一般的考生在看到这道题的时候,可能还会想不同性别的咨询师面对这种情况可能有不同的应对措施。 其实没有必要。 从出题的角度来讲,这道题考的只是单纯的咨询师伦理道德,考虑进性别因素反而有偏题的风险。 这题的解题思路其实还是比较标准的。 一、通过伦理守则,表明咨询师的立场。 二、分析具体的伦理议题。从这个题目来看,存在【双重关系】、咨询师可能的【经济剥削】,以及【咨询关系不对等】。 三、探究来访者行为的背后动机。及【移情】。 四、最后论述后续的咨询计划。是和来访者针对【移情】去探讨,还是及时果断地把案例转接出去。 南祝仁刚刚已经打好了框架,眼下继续默写刚刚在【记忆宫殿】里背诵下来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相关内容。 直接按照原文默写就有点太假了,这么短时间的背诵下来也不现实。 南祝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适合的作答。 【1.心理师要清楚地了解多重关系对咨询的不利影响和潜在损害。不得与来访者发生任何形式的性和亲密关系,也不得给有过性和亲密关系的人做心理咨询。不得与当前来访者的家庭成员、伴侣、照顾者、监护人等发生亲密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利用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和依赖,不能利用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权威性影响谋取私利,进行情感或者经济上的剥削。】 【3.心理咨询师应清楚设置专业服务的收费标准,并且对来访者在相关方面做到信息公开。】 【4.……】 南祝仁洋洋洒洒地写着。 一道论述题,题目可能只有三四行,但分点答题却写了慢慢的一页答题纸,堪比一篇小作文了。 南祝仁揉了揉手腕。对于文科内容的考试来说,书写速度反而是最制约考生的,经常会出现答案在脑子里面,但是没时间写下来的窘境。 OK,这题过。 南祝仁把视线放在最后的一个大题上。 这才是正经的案例分析题。一般的考生最害怕、却也最是南祝仁好球区的题目。 …… 【案例背景: 林女士,28岁,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因“长期情绪波动、身份感混乱及近期严重的自毁冲动”被其医院转介至你的心理诊所。首次会谈时,她迟到45分钟,身着昂贵但沾有颜料且不协调的服装,手腕上有新旧交错的浅表划痕。】 【主诉与现病史: 林女士描述自己长期感到“内心空无一物,像一个黑洞”,但间歇性会被强烈的、无法承受的情绪淹没,包括愤怒、悲伤和兴奋。这种情绪波动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通常与外界影响有关。 她的人际关系史极端不稳定,形容所有亲密关系都是“从极致的崇拜到彻底的厌恶”,并伴有对他人“随时会抛弃我”的强烈恐惧。 近一个月,因一场重要的个展差评如潮,她陷入深度绝望。她开始频繁出入高端酒吧,与陌生人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并深夜超速驾驶“以求片刻的清醒”。 一周前,在与一名仰慕者激烈争吵后,她吞服了大量止痛药(需急诊洗胃),但出院后第二天,她却为您精心挑选了一份极其昂贵的限量版画册作为礼物,并坚持您必须收下。】 【重要个人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