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目光凝视时间加长,眨眼频率减少。】 【说话的尾音也有无意识的拖长,这是——[不舍]。】 是在说反话,是一种试探。 从咨询的效果来说,这是一件好事,说明来访者想要继续咨询,更说明来访者很认可今天的咨询内容。 南祝仁提出来的那些问题其实来访者自己也有意识到,并且迫不及待想要去解决。 但是从咨询的结构来说,却有点不妙了——因为咨询师必须在合适的时候结束咨询,但这种行为此刻又会非常敏感地击打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社交屏障上。 这种试探对于一般的咨询师来说是比较无解的。很有可能因此遭到断崖式的咨询关系下滑。 不过南祝仁自然是有应对技巧的。 “对,我们今天是要结束咨询了。”说出这句话之后,南祝仁很快衔接了下一句,“不过如果可能,下次咨询的时候我们或许要适当地延长咨询时间,所以我想要和你先商量一下。” 来访者的注意力果然跳到了南祝仁的下半句话:“延长咨询时间?” 南祝仁点头:“大概延长到两个小时左右,我希望做一次比较完整的【催眠治疗】。因为这段时间我发现你呈现出来的很多烦恼都没有根源。” 南祝仁进一步解释道:“当然,我相信你对我的讲述是完全真诚的。我情感上相信你,专业上也相信你。那结果就只有一个了——” “——因为时间和其他的因素,让你对那些‘根源’产生了遗忘。而用【催眠治疗】可以帮助我们去回忆起那些被尘封的关键记忆节点。” 其实在第二次咨询的时候,南祝仁就发现了李玲玲的这个“健忘”的毛病。 她的很多问题在溯源的时候往往找不到根源,就像是被剪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在半空无依无靠。 这在心理学上来讲是绝对不合理的。 那就只有一种解释——那些“根源”,被时间、或者李玲玲自己的潜意识,刻意遗忘掉了。 针对这种情况,南祝仁的判断是用一次正式的【催眠治疗】进行干预。 不过当时和李玲玲的咨询关系还不稳固,李玲玲对于自己的问题也还不够明晰。贸然用【催眠治疗】的效果绝对不会好。 如果一次达不到效果,之后再用的话,又有可能会产生类似“耐药性”的问题。 在第一次咨询效果仅仅是差强人意之后,再用【催眠】干预李玲玲已经要变得很谨慎了。 而现在,南祝仁觉得时机成熟了。 于是尝试着和李玲玲沟通这一块的咨询干预方案了。 李玲玲听言自然不再被“今天咨询必须要结束”这个结果干扰了。 她笑着点了点头:“可以。上次的【催眠】挺奇妙的,我一直想着你什么时候能够再给我做一次。” 南祝仁轻笑着纠正:“严格来说上次那不算是一次完整的催眠。” 到这里,本次咨询就差不多结束了。原本一次咨询关系的危机被南祝仁巧妙化解,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深化了咨询关系。 李玲玲站起身来就要走。 不过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她又掏出手机来看了一眼:“可是……下周好像就要放年假了吧?可能没法咨询……” 南祝仁问道:“你们会不好调岗吗?” 李玲玲点了点头:“对……” 南祝仁理解道:“没关系,反正我会把时间先给你空出来。如果你确定来不了的话,提前24小时告诉我就行。” 李玲玲却做出欲言又止的表情,她想要表达的意思不是这个。 她问道:“你不回家吗?你是北都人?” 南祝仁摇头:“不,我是江省那边的。但我不回家。” 李玲玲眨了眨眼睛,开玩笑道:“不会是为了我的咨询特地留在北都的吧?为了工作这么拼命,你家里人没有意见的吗?” 南祝仁又摇头:“我家就剩我一个了,因此在哪里过年都一样的。” 这话一出,李玲玲噎住了。 她下意识地似乎想要道歉,或者露出表露出同情什么的。 但是下一秒这些情感又都尽数被她收了回去,最后只是点头道:“好,那我们下周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