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失败和补救-《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2/3)页
问题验证完毕。
……
在挑选档案的时候,南祝仁就是非常具有选择性的。
他不可能在对来访者近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匆匆过来做心理干预。
这是对来访者的不负责,也是对干预的不负责。
之所以选择眼前的李组长作为干预对象,是因为南祝仁早在北都知道自己要出差的时候,就已经从各个渠道了解到了救灾的基本工作流程。
其中,就有物资调配的部分。
而同时,手中的档案,其实也有备注好灾区各个片区的物资调配情况作为验证。
从这个角度来看,指导员对于心理评估的技术虽然外行,但是对于这种事实层面验证的事情却是绝对专业的。
南祝仁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后勤物资的调配,是正常的。
灾区的交通条件困难,多个片区之间的压力拥挤同时变化性大,任何物资都不可能像是李组长说的那样随叫随到。
而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来访者还有眼前的反应,那他所展现出来的认知,就是绝对有问题的了。
对方对于后勤的调拨速度显然有着错误的认知,甚至还因此营造出了一个“假想敌”。
心里快速过了一遍来访者的情况之后。
南祝仁打算试着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来对李组长进行初步的干预。
【苏格拉底式提问】是一种在认知行为疗法中非常核心且强大的技术。
这是一种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命名的咨询对话技术,其核心并非灌输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开放而系统的问题,引导来访者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
咨询师运用这种提问方式,能够帮助来访者审视自己固有的、常常是负面且僵化的思维模式。最终目的是让来访者自己发现其想法中的偏差或不合逻辑之处,从而主动孕育出更贴近现实、更富有建设性的新认知。
按照循序渐进的步骤,【苏格拉底式提问】主要有五种问题会在咨询中依次呈现。
分别是“澄清提问”、“探寻证据与反证提问”、“探索性提问”、“评估后果提问”和“逻辑探究提问”。
在刚刚的干预中,南祝仁和来访者的对话已经暗含了“澄清提问”和“探寻证据与反证提问”的前半部分,分别用于呈现来访者如今的错误认知,以及来访者产生这些错误认知的根据。
接下来,就是试着去对来访者的错误认知进行反证。
然后用“探索性提问”,例如“物资延误,是不是有其他的可能性”来打破来访者思维的单一性,引导来访者延伸出新的认知;
再用“评估后果提问”来呈现来访者继续保持当前认知可能的后果,最后用“逻辑探究提问”来暴露来访者认知的不合理性。
【苏格拉底式提问】不是一种技法,也是一种会隐藏在咨询各个角落的谈话方式。
对于眼下的情况来说,理论上是可以适用的。
……
心中打定主意,南祝仁对来访者刚刚的话进行了一次重复:
“嗯,你说你提交上去的申请总是在‘审核中’,同时打电话过去催的时候,也总是被敷衍。所以你觉得他们是在故意拖延。”
南祝仁试着进行一次【反证】:“我对这一块不太专业,我想问问你了解其他片区的协调员在申请物资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流程,是和你一样的待遇吗?”
李组长闻言沉默了一下,他看着南祝仁的眼睛,道:“是。”
【反证】似乎成功了。
但李组长的眼神,却让南祝仁的心里“咯噔”了一下。
【身体后仰,微微眯眼,眉毛下压并聚拢。】
【嘴唇紧抿,嘴角轻微下拉,同时微微抬起下巴。】
【这是[疏远]和……[怀疑]?】
没等南祝仁对此做出反应,就看到李组长突然道:“我之前跟我们指导员谈话的时候,他也问了和你一样的问题。”
像是按下了某个开关,李组长应激一样连续道:“你是不是想要说,其他片区的待遇跟我都一样,所以我们片区并没有被刻意针对,大家工作都不容易,对不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