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石倩浅毫不避讳地指了指他们身后的方向:“现在大家都进不去了,你们打算怎么办?” 黑圈老师深吸一口气,掏出手机:“没关系,我和老师以及这边的领导再沟通一下,再争取一个收集数据的机会……” 重晖听到这个回答忍不住挑起了眉。 这种做法非常符合对方课题组喜欢架构组织框架的学术风格呢。 但, “恕我直言,现在让他们填量表,恐怕不太合适。”重晖在对方拨号之前直接道,“这样就算我们能进去,之后的效果也不会太好,说不定还会让对方隔一会就吐一会。” 石倩浅应和道:“除非你们的打算是让他们吐着吐着就习惯了——但更有可能是他们吐着吐着直接休克,大家都没法做工作,反而给医务人员增加负担了。” 伴随着这句话,石倩浅还做出一个嘲讽性很强的耸肩动作。 这师兄妹俩的话,打断了对方的动作。 …… 黑圈老师的眼睛眯起来。 好,这是要开始学术争执了吗? 我一个学基础研究的会怕你们做实践的? “重晖师兄,还有……这位师妹。”黑圈老师道,“数据收集是科学干预的基础,没有基线数据,我们所有的后续工作都是盲人摸象,这是标准程序!这一点你们不会不懂吧?” “标准程序也需要考虑适用性。”重晖的目光甚至都没有看黑圈老师,而是越过对方停留在病房的门上。 “就刚刚你们在问问题的时候,病人的呼吸频率、瞳孔反应、身体姿态都处于高度的应激唤醒状态。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认知功能——特别是注意力和工作记忆——是严重受限的。” “此时进行需要高度认知投入的纸笔测验,就算他们不会再因为你们的引导而出现呕吐、昏厥,收集到的数据也会有信效度存疑的风险。除此之外——” 重晖的目光转了回来,直视着黑圈老师的眼睛:“更可能因为无法集中精力或理解题目而引发挫败感,加重他们的焦虑和无能感,造成二次创伤。” 黑圈老师原来还想反驳。 但听到重晖对呼吸频率、瞳孔反应之类生理指标的判断后,不由顿住。 这些他根本看不出来,辩不过。 不等他思考出对策,石倩浅又接上了自己师兄的话。 “我看过你们课题组设计的量表,是以SCL-90为主的吧?光是这里面就包含90个项目,正常人做完都需要20分钟左右,以里面救援队员的情况,可能需要30分钟甚至40分钟。” “其中IES-R有22项,PHQ-9有9项。加起来,你需要这些刚刚从尸坑边缘撤下来、此刻可能连集中注意力5分钟都困难的救援队员们,在高度应激状态下,完成121道需要反复回忆痛苦细节和进行抽象情绪判断的题目。” 石倩浅的声音脆生生的:“使用这套标准化量表恐怕不仅无法收集到有效数据,更可能对受助者造成二次伤害,这在学术和实践层面都是不负责任的。” 此话一出,顿时又把黑圈老师的注意力从重晖的身上抓了过来。 我辩不过生态位更高的重晖,还辩不过你吗?! 黑圈老师眉头一拧,正要说什么,就看到重晖侧身一步,背阔肌展开,顿时把石倩浅遮住了。 而石倩浅的声音还在不断地从重晖的背后传来: “我理解你们对标准化工具的信赖,它们拥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常模,这在基础研究和稳定环境中是黄金标准。但是方法论的选择必须考虑其【生态效度】。” “Stone和 Shiffman在《健康心理学》上关于【生态瞬时评估】的经典论述明确指出,如同你手中这些量表的【回顾性自我报告】在高度应激状态下,会因【当前-回忆偏差】和【认知资源耗竭】而严重失真。” 一个接一个的专有名词从石倩浅的口中往外冒,同时还引经据典。 这种辩论还带着参考文献的样子让黑圈老师原本准备反驳的话都堵住了。 石倩浅从重晖身后伸出一只胳膊指了指黑圈老师身后的门:“那些救援队员此刻的认知资源,根本不足以支持他们准确回忆过去一周的症状频率和强度;而强迫他们进行这种复杂的回溯性思考,只会加剧他们的挫败感和焦虑,这在 McDonald前年发表在JPSP期刊上面的论文里面有讨论过,尤其在关于灾难幸存者认知功能的研究中有明确警示。” 此刻石倩浅已经从重晖的身后探出半个身位,处于可以被攻击选中的状态。 但黑圈老师张了张嘴,一副被控住了的表情。 第(2/3)页